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科目(不是试题)


1.简述需求规律与供给规律。

2.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3.简述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4.简述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5.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如何?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

7.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特征。

8.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它是递减的?

9.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一成本定义是指(     )

 

   A.会计成本

 

   B.隐成本

 

   C.机会成本

 

   D.边际成本

10.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AFC为(   )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11.收益是指(     )

 

   A.成本加利润

 

   B.成本   

 

   C.利润 

 

   D.利润减成本

12.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B.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

 

   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边际收益于边际成本没有关系

13.已知产量为500时,平均成本为2元,当产量增加到550时,平均成本等于2.5元。在这一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      )

 

   A.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小于平均成本

 

   B.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大于平均成本

 

   C.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小于平均成本

 

   D.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大于平均成本

14.产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产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 )

 

   A.20 

 

   B.100 

 

   C.120

 

   D.25

15.当总产量下降时(    )

 

   A.平均产量是递减的  

 

   B.平均产量为零  

 

   C.边际产量为零  

 

   D.边际产量为负

16.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

 

   A.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与横轴相交 

 

   D.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1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D.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18.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

有图,未录

 

   A.3<L<8 

 

   B. 5<L<8

 

   C.3<L<5  

 

   D.0<L<5

19.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生产处于(     )

 

   A.劳动投入的第I阶段 

 

   B.劳动投入的第II阶段

 

   C.劳动投入的第III阶段

 

   D.资本投入的第I阶段

20.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关系称作(    )

 

   A.总成本曲线  

 

   B.生产函数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成本函数

21.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    )

 

   A.两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B.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C.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的比率

 

   D.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22.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 

 

   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C.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

 

   D.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

23.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一定是(     )  

 

   A.等成本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   

 

   B.等产量曲线与等利润曲线的切点

 

   C.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 

 

   D.等产量曲线与等收入曲线的切点

24.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条件是(    )

 

   A.MPA/PA < MPB/PB 

 

   B.MPA/PA > MPB/PB 

 

   C.MPA/PA = MPB/PB 

 

   D.em>MPA=M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