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科目(不是试题)


1.货币乘数:(    ) 

 

   A.是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

 

   B.又称货币创造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的倍数。

 

   C.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模型,反映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

 

   D.即派生存款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2.总供给曲线:( )

 

   A.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3.菲利普斯曲线:( )

 

   A.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B.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C.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D.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4.货币供给:( )

 

   A.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B.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C.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D.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5.存款乘数:( )

 

   A.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B.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C.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D.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6.经济周期:(    )

 

   A.是说明国民收入或消费量变动与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

 

   B.是指经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称为经济周期。

 

   C.是指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GDP的增加。

 

   D.是资本存量与产出量或国民收入总量之比。

7.strong>从分配的角度考察,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这种计算方法是(   )

 

   A.支出法

 

   B.收入法

 

   C.生产法

 

   D.无法确定

8.边际储蓄倾向等于(    )

 

   A.边际消费倾向

 

   B.1+边际消费倾向

 

   C.1-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的交互

9.投资乘数(   )

 

   A.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B.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C.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D.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10.一般来说,IS 曲线的斜率(    

 

   A.为正

 

   B.为负

 

   C.为零

 

   D.可正、可负

11.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因素是(      )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12.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

 

   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

 

   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

 

   D.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50%以上

13.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关  

 

   D.不能确定

14.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

15.在开放经济中,不是政府宏观政策最终目标的是(    )

 

   A.国际收支平衡

 

   B.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

 

   C.经济均衡增长

 

   D.消除通货膨胀

16.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编制的原则(    )

 

   A.平衡预算

 

   B.净出口

 

   C.国际贸易原理

 

   D.复式记帐原理

17.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    ) 

 

   A.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的绝对数量也会增加

 

   B.消费增加的数量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C. 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D.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上升

 

   E.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差额随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18.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有(        )

 

   A.如果投资增加,则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B.政府购买增加,则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C.储蓄减少,税收减少,则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D.如果投资增加,则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E.政府购买增加,则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19.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    )  

 

   A.国民收入  

 

   B.投资

 

   C.价格水平

 

   D.利息率

 

   E.储蓄

20.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      )  

 

   A.增加政府支出

 

   B.减少政府支出

 

   C. 增加税收  

 

   D.减少税收

 

   E.调节货币供给

21.假如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会出现的情况有(     )   

 

   A.利息率下降

 

   B.储蓄减少

 

   C.收入增加 

 

   D.投资增加

 

   E.储蓄增加

2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主要有(    )

 

   A.商品

 

   B.劳务

 

   C.国际间单方面转移

 

   D.外汇储备

 

   E.基尼系数

23.strong>三种方法计算GDP,支出法反映的是GDP的分配情况,收入法反映的是GDP的最终用途,生产法反映的是GDP的部门构成。  

 

   A.对 

   B.错

24.投资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A.对 

   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