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科目(不是试题)


1.货币需求大小与(     )   

 

   A. 收入成正方向变动

 

   B.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C.利率成反向变动

 

   D.利率成同方向变动

 

   E.价格无关

2.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应(     )  

 

   A.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B.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

 

   C.降低存款准备率 

 

   D.降低再贴现率

 

   E.提高存款准备率和再贴现率

3.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有(    )

 

   A.边际消费倾向提高

 

   B.边际税收倾向提高

 

   C.边际进口倾向提高

 

   D.边际储蓄倾向提高

 

   E.汇率下降

4.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哈罗德- 多马模型的差别在于()

 

   A.前者考虑生产两种产品,后者考虑生产一种产品

 

   B.前者假定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后者假定不变

 

   C.前者假定规模收益递增,后者假定递减

 

   D.前者可以考虑技术进步情况,后者没有予以考虑

 

   E.前者依据恩格尔曲线,后者依据洛伦兹曲线

5.strong>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人口为统计标准来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

 

   A.对 

   B.错

6.乘数理论是一把“双刃的剑”,增加需求导致国民收入成倍的增加,减少需求导致国民收入成倍的减少。

 

   A.对 

   B.错

7.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

 

   A.对 

   B.错

8.肯定理适用于所有国家。

 

   A.对 

   B.错

9.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A.对 

   B.错

10.转移支付增加1元对总需求的影响与政府支出增加1元相同。 

 

   A.对 

   B.错

11.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息率,那么,它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

 

   A.对 

   B.错

12.当经济达到繁荣时,会因加速数下降而转入衰退。

 

   A.对 

   B.错

13.strong>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

 

   A.简称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

简称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B.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C.是指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年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D.简称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  

1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

 

   A.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B.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C.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D.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E.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15.投资:(    )

 

   A.又称折旧的补偿,是指用于维护原有资本存量完整的投资支出,也就是用来补偿资本存量中已耗费部分的投资。  

 

   B.是指资本形成,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这里所说的实际资本包括厂房、设备、存货和住宅,不包括有价证券。

 

   C.是指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

 

   D.是指由于人口、技术、资源等外生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

16.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

 

   A.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B.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C.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D.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17.货币政策:( )

 

   A.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B.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C.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D.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18.货币供给:( )

 

   A.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B.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C.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D.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19.国际收支平衡表:( )

 

   A.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B.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C.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D.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20.经济周期:(    )

 

   A.是说明国民收入或消费量变动与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

 

   B.是指经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称为经济周期。

 

   C.是指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GDP的增加。

 

   D.是资本存量与产出量或国民收入总量之比。

21.strong>从分配的角度考察,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这种计算方法是(   )

 

   A.支出法

 

   B.收入法

 

   C.生产法

 

   D.无法确定

22.strong>国内生产净值等于(   )

 

   A.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B.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

 

   C.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

 

   D.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

23.投资乘数(   )

 

   A.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B.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C.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D.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24.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